虽然正值农历7月,却正好有两部大马中文电影上映。离奇得又带点温馨。
毕竟除了贺岁档外,大马中文电影几乎很难找到踪迹。这次正好在近中元节时上映,看来本土中文电影似乎都要与传统节日挂钩,想想都觉得有趣。
不约而同的是,两部电影都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
《饿鬼食堂》由不谙华语的曹维骏执导,以广东话与客家语为主语,透过盂兰节的习俗背景,希望能挽救女主角母亲的灵魂,及修复与父亲的关系;《一时一时的》则是由叶瑞良自导自演自编,藉由单亲家庭的相处,讲述一名17岁的青少年如何透过自身对世界的了解,来对抗成长带来的焦虑。
看似不同的题材取向,但核心都带出家庭冲突与释怀包容的元素。而这些导演的背景,正好也赋予电影不一样的看点。
曹维骏的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都有受过传统中文教育的熏陶,唯独他被送往英校念书,自然在成长环境与家族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直到祖母去世后,他无意中接触到《目莲救母》的故事,体悟到孝道的可贵,才透过这个蓝本拍了这部电影。
因此,电影里头的饿鬼不单单只是漂浮的灵体,更多投射出他现实的渴望,就像透过盂兰节的探索,不仅可以学习华人传统文化的知识与习俗,还能藉此找回身份认证,拉近与家人的关系。
而这部电影早前也在韩国富川国际奇幻影展中夺得《奈派克奖》,证明剧本有好玩之处,加上电影背景锁定在MCO期间,里头保留许多管制期的种种日常画面,或许也可当作另一种纪录片形式来看待。
《一时一时的》则早在2019年拍好,原本只是当作参展项目,没想到4年之后却有机会在电影院上映。导演叶瑞良是本地电影杂誌《无本》的创刊人之一,是大马第一批新浪潮导演陈翠梅联合创立的电影公司“大荒电影公司”里的员工,而这次他们乾脆在电影里饰演母子,算是形成了另一种革命意义。
电影预算不高,但阿良善用了镜头与剪接的优势,让画面不显得廉价外,有时还多了一份独有的黑色幽默。长镜头很多,考验演员的表演能量,尽管两位都并非专业演员,但至少在熟透剧本角色的优势下,至少互动自然,不矫情不喧哗,比起在大马贺岁片来得真挚动人。
这两部当然还是有明显的叙事瑕疵,但贵在导演都拍得诚恳,绝无贪图捞钱之意。单是这种心态,就足以成为入场的好理由。
版权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YesBoss》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YesBoss》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