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电影院观赏《A Quiet Place》时,那独特的观影体验,至今难忘。整部片跟大多电影追求声色效果的目的反其道而行,几乎处于一片阒静,逼得观众屏气凝神,生怕稍大声的呼吸,都会破坏院厅内的寂静。戏里最让我难以置信及震撼的,是Emily Blunt饰演的女主角在这充满危险的世界中,仍然选择诞下婴儿,彰显了末日之际不灭的希望之火。
作为前传的《A Quiet Place: Day One》,将场景转移到原本喧嚣的纽约市中心,透过女主角Sam的视角,带领观众体验外星生物入侵时,发生于钢铁丛林中一隅的事件。
相比前作,这部前传的紧张氛围有所下降。或许因为人物增多,焦点虽然放在女主角Sam以及中段登场(得莫名其妙)的男主角Eric身上,但不时穿插其他路人的死亡惨状,转移了观众注意力,使电影显得像一部商业巨作,却缺乏足够的震撼力,在低成本和高端商业大片之间拉扯,观感及体验都不尽如人意。
不过,编导或也有自知之明,影片加入了当前的流量密码——猫咪,这一设计确实有效。Sam的疗愈宠物猫佛罗多在对非自然声音极度敏感生物潜伏的高危环境下,以其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动物天性,增强了合理性:他全片一声不“喵”,行动轻盈,且不会散发体味,外星生物难以察觉他的存在。片中大多令人坐立不安的场景,都是因为佛罗多的“趁兴乱来”,导致Sam或Eric为追回他而陷入险境。我想,大多人较关心的,无非是佛罗多最终能否幸存下来,多于男女主角的存亡。
说一说女主角Sam。她是癌症末期患者,开场时已在等死,一整个充满负能量,连作的诗也满是粗鄙字眼。外星生物入侵时,她正和安宁医院的病患在护理师带领下到市中心观赏木偶戏。同伴一个个消失,极度绝望下,反而激起了她在生命结束前完成一件心愿的决心——前往小时候跟父亲常去的披萨店,品尝最后一片披萨。于是,她带着佛罗多,踏上这趟前往生命终点的旅程,中途遇上Eric,二人素昧平生却共患难,度过几日难忘的“奇妙旅程”。
也许是因为正好在读着村上春树的《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Sam在生命尽头前为自己“争取”某事的决意,我刚好也从书中字里行间体会一二,深受感动。当其他人为了活命逃亡时,唯独Sam朝人群目的地反方向前行,明知希望渺茫却坚守信念,坚决在大限将至前,最后一次品尝那刻印在记忆中的幸福滋味。
人生来就是朝死的方向去,差别在于,在生与死之间,你做了什么。Sam的最终决定,给了Eric活下去的希望——为照顾佛罗多,Eric必须努力存活。Sam耍的这小小手段,身为猫奴的我,懂的(窃笑)——这跟Emily Blunt在末日下诞下婴儿的心中想望不谋而合,描绘“希望”这一点,《A Quiet Place》系列倒是始终如一。
总的来说,《A Quiet Place: Day One》虽然不及前作优秀,但仍有其令人感慨、触动人心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它成功给我带来了娱乐,以及对生命的思考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YesBoss》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YesBoss》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