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靖係讲戏

马保靖专栏|造神造成反效果——《Bob Marley: One Love》

编导应该着重刻画人物,而非造神。

Avatar photo

Published

on

前段时间,抱着好奇心去看了低调上映院线的电影《Bob Marley: One Love》。虽然早听闻Bob Marley的大名,却只知道他是一位音乐人,对他的生平和作品知之甚少。所以,看这部电影的目的,一半是为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另一半自是为了娱乐。然而,这部传记电影却让我大失所望。

剧本似乎没有明确主题,序幕的文字讲解了当时牙买加的政治动荡,Bob Marley为了国家和平,决定举办一场演唱会,希望通过自己的音乐和影响力,让两个敌对党派放下成见,以人民福祉为先,平息即将爆发的内战。由于这个坚持,他遭到刺杀,但幸运地大难不死。不过,他还是被亲友劝说,暂时离开牙买加,走避欧洲。

开头的字幕讲解,接续Bob Marley在记者会上讲述他开办演唱会的初衷,让我一度以为这会是一部描写他如何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站上舞台,会是一部充满励志热血,令人热泪盈眶的传记片。然而,一个突然转折,他竟远走他乡,这显得有些凌乱仓促,我措手不及,愕然困惑。

在欧洲期间,Bob Marley并没闲着,继续创作新乐曲、灌录新唱片,闲暇时踢踢球,过着清闲惬意的日子。剧情也随之慢下来,主角似乎成了旅游大使,带领观众一同感受异国风情……可观众不爱看这个呀,观众期待的是人物之间的冲突及戏剧张力!

Advertisement

虽然电影也加入了这些元素,如主角跟妻子吵架,对白中似乎暗示他们各自与其他异性有染,但没有做前期铺垫,让人莫名其妙。此前,电影展示的是两人情比金坚,妻子受伤入院时,Bob Marley还一直陪伴在侧,直至被亲友拖走呢!

此外,电影对主角的宗教信仰着墨颇多,对白中频频出现赞美上帝的语助词,仿佛刻意将其塑造为一个宣教大使。这类对白出现三四次还好,但十句中有三四句如此,未免太过。当然,不可否认,Bob Marley后来创作的几首敬拜音乐广为传唱,这是他作为上帝子民,将爱意传遍全世界,造福千万人的贡献。

总的来说,我无法完全投入《Bob Marley: One Love》里头,充斥了疏离感,也许因为我对电影中选的几首歌曲不熟悉,加上情节不顺畅,为此有了隔阂,整部电影感觉味同嚼蜡,未能突出主角魅力,结局与序幕也缺乏呼应。不禁想起改编自日漫的《二十世纪少年》,主角凭借一把吉他,无惧极权政治,带动全民开唱,宣扬自由与和平。虽是虚构故事,但其中对观众的情感渲染力,这部传记电影是望尘莫及。

编导应该着重刻画人物,而非造神。

版权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YesBoss》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YesBoss》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Advertisement

访问媒体集团旗下

Copyright © 2024
YESBOSS ENTERTAINMENT SDN. BHD.
202201042331 (1488028-U)